时间:2023-3-26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中国山水画史读书笔记

中国最早的一篇山水画专论,是南朝刘宋的宗炳写的《画山水序》。

南朝宋陆探微归去来辞图(传)

宗炳,--年,字少文,南朝刘宋时河南南阳人,家居湖北江陵。由于他生活在国家大分裂的“五胡乱华”时代,一生纵情山水,绝意仕途,是地地道道的隐士和画家,只可惜他的作品《秋山图》没有传承下来。宗炳在思想上信佛信道。

宗炳的《画山水序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实际影响最大。宗炳之前的顾恺之写的《画云台山记》,讲的仅是如何去画云台山这幅山水画,尚不能算作正式的山水画论。而宗炳这篇《画山水序》则不同,他的中心思想就是:画山水画,观山水画,都是为了观道、体道。其具体内容有:

1.提出“以形写形、以色貌色”。就是说以山水的本来形状和色彩来描写画面上的山水形状和色彩。强调写实,有倡导写生之意。

2.认为山水画是有社会功能的——“圣人含道映物”、“山水以形媚道”。宗炳把山水画和圣人之道认真地联系在一起,认为画山水画、观山水画和游览真山水是一样的,而且还能更好地品味圣人之道。

3.倡导“写山水之神”。宗炳强调画山水应从写山水之形入手,进而写出山水之神。宗炳此文中的“神”,意思是指山水的美。最终实现山水画的功能,体现出圣人之道,即“山水以形媚道”。

4.提出“澄怀观道”和卧游。澄怀观道:澄怀者,清心、静心也。道,意指宇宙灵魂、生命源泉和美的本质。澄怀观道既是道家的、禅家的、儒家的审美境界,也是文人的艺术境界和哲理境界。“澄怀观道”这个词组的引深之意就是:以达至澄明的空明的心境来看待世事,潜心创作,娱情于纯净的创作当中。卧游:以欣赏山水代替游玩。

5.第一个把道家思想与山水画联系在一起。中国山水画到宗炳这里,道家思想正式浸入山水画理论之中,以至于形成了千余年来的传统。

另外宗炳的《画山水序》还发现了远小近大的原理。

田明珍山水

宗炳通过《画山水序》在思想上与道家紧密结合之后,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有了以下突出的完全区别于西洋画的特点:

一、特别重视“空白”,空白处即无,无因有而生,与老子宣扬的“有无相生”息息相通。

二、山水画追求复归于朴、白首童心,与道家提倡的“复归于朴”“如婴儿之未孩”精神相契。

三、采用散点透视,不受定点约束,与道家所主张的精神自由(逍遥游)相通。

四、用线讲究“绵里裹铁”、反对剑拔弩张,正是老庄以柔克刚的体现。

附:宗炳《画山水序》

圣人含道映物,贤者澄怀味象。至于山水,质有而趣灵。是以轩辕、尧、孔、广成、大隗、许由、孤竹之流,必有崆峒、具茨、藐姑、箕、首、大蒙之游焉,又称仁智之乐焉。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,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,不亦几乎!

余眷恋庐、衡,契阔荆、巫,不知老之将至,愧不能凝气怡身,伤跕石门之流,于是画象布色,构兹云岭。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,可意求于千载之下,旨微于言象之外者,可心取于书策之内,况乎身所盘桓,目所绸缪,以形写形,以色貌色也。

且夫昆仑山之大,瞳子之小,迫目以寸,则其形莫睹;迥以数里,则可围于寸眸。诚由去之稍阔,则其见弥小。今张绢素以远映,则昆阆之形,可围于方寸之内。竖划三寸,当千切之高;横墨数尺,体百里之远。是以观画图者,徒患类之不巧,不以制小而累其似,此自然之势。如是,则嵩华之秀,玄牝之灵,皆可得之于一图矣。

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,类之成巧,则目亦同应,心亦俱会,应会感神,神超理得,虽复虚求幽岩,何以加焉?又神本亡端,栖形感类,理入影迹,诚能妙写,亦诚尽矣。

于是闲居理气,拂觞鸣琴,披图幽对,坐究四荒,不违天励之藂,独应无人之野。峰岫峣嶷,云林森眇,圣贤映于绝代,万趣融其神思,余复何为哉?畅神而已。神之所畅,孰有先焉!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accp-china.com/qgsp/qgsp/250478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